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多发病,中耳炎应及时治疗,这种疾病的危害大,患者要认真的对待这种疾病,常见有中耳炎分类有哪些呢?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症状一、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症状二、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症状三、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中耳炎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高效治疗中耳炎,极易复发。
2、鼓膜修补术是一种适用于骨疡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是将乳突、鼓窦和鼓室内病变三者与外耳道相通,形成一个覆盖上皮的空腔,以达到清除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鼓口病变组织,停止流脓、获得干耳的目的。缺点是虽可治愈部分中耳炎,但无法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复发可能。
3、声频其振系统治愈快,效果好,是集声、频、热、电、磁、微细按摩等自然物理因子同步叠加透入于病灶,形成声频共振、理化叠加的立体效应。结合药物透入、音乐疗法、穴位引导等多种治疗因子,可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以上就是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措施,通过介绍,相信很多朋友对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专家提醒,对于中耳炎,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以免发生病变。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则要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