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对于中耳炎疾病的危害不得不提高警惕,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中耳炎疾病就会走到我们的身边,当中耳炎疾病出现时,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以免导致耽误病情、治疗困难。治疗中耳炎,首先应该认清误区所在。
那么,中耳炎治疗的误区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
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治疗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
抗生素仅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并非仅仅服用抗生素那么简单。综合治疗是主流,片面服用抗生素治疗是一种中耳炎的治疗误区。
三:没有耳痛、耳道流脓,就不是中耳炎
并非所有中耳炎都有耳痛和耳道流脓。中耳炎包括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类型。耳道溢脓,急性期有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等问题。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无耳道流脓症状。
四: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则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五:中耳炎屡治屡发,无法有效治疗
部分中耳炎可被有效治疗。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随着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部分中耳炎,如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可通过手术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