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鼻炎

首页 > 耳鼻喉科 > 鼻炎 > 治疗 > 正文

急性鼻炎的常见病因、预防及治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0日

  急性鼻炎是鼻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春季节交替时易于发病。其常见的致病病毒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当机体因全身和局部因素而抵抗力下降时,鼻粘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病毒入侵而发病。鼻粘膜ph趋向碱性,溶菌素活力减低,常继发细菌感染。

    诱因:①全身因素:多有受凉史、烟酒过度、过于劳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及其他全身慢性疾病。②局部因素:鼻腔慢性疾病及邻近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

    急性鼻炎的发病,多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病毒入侵。故应经常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倡冷水洗脸、冷水浴、日光浴。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可用姜糖大枣汤(生姜9g,大枣9g,红糖72g)或贯众30g,水煎服,以达预防目的。另外,可在居室内适当洒些食醋水,亦可起到预防作用。

    急性鼻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1)全身治疗 大量饮水,热水泡脚,热水浴等。饮食清淡、易消化而富营养。症状较重者宜卧床休息。

    早期用发汗疗法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①生姜、红糖、葱白煎汤热服。②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外感风邪引起,由于所感之邪毒有别,侵犯之途径不同,故有风寒、风热之分。主要症状为鼻窍不通、流涕、喷嚏,甚至不闻香臭。外感风寒证在上述主症的基础上,兼有恶寒重、涕多清稀、鼻音重、头痛、恶寒、发热轻、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通窍,疏散风寒。用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12g,防风10g,羌活9g,独活6g,前胡12g,柴胡12g,枳壳10g,桔梗6g,茯苓20g,川芎10g,甘草3g。水煎内服。外感风热证在上述主症的基础上兼有鼻内粘膜红肿,鼻痒气热,涕黄稠,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口渴喜饮;舌质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治以辛凉通窍,疏风清热。可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金银花3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30g,甘草3g,荆芥穗15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30g。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0.3g~0.5g,每日3次;复方阿司匹林1片,每日3次。

    中成药:强力维生素c银翘片,3片,每日3次;感冒清1~2粒,每日3次。

    合并细菌感染或疑有并发症时,全身应用磺胺等抗菌药物治疗。

    (2)局部治疗

    血管收缩剂如1%(小儿用0.5%)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以使粘膜消肿而减轻鼻塞,通畅引流。应注意用正确的滴鼻方法,现简介如下:①仰卧法:仰卧,肩下垫枕;或仰卧,头尽量后仰并悬垂于床缘外,前鼻孔朝上。②坐位法:坐位,背靠椅背,头尽量后仰。③侧卧法:向病侧侧卧,头下垂(适用于单侧耳窦炎或高血压病人)。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向鼻腔滴药,每侧3~5滴即可。

    针灸疗法:鼻塞者,选用迎香、印堂穴;头痛选用合谷、太阳、风池等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

    此外,应采用正确的擤鼻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或将鼻涕吸入咽部再吐出。

  • 李粉菊

    李粉菊

    主任医师擅长:在诊治耳源性脑脓肿,鼻腔恶性肿瘤,喉部肿瘤等
  • 钟惠玲

    钟惠玲

    主任医师擅长:
  • 张智凤

    张智凤

    主任医师擅长:鼻窦炎
  • 田向上

    田向上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