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鼻炎

首页 > 耳鼻喉科 > 鼻炎 > 症状 > 正文

鼻子过敏咋用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7日

  成年人也需要防止在鼻炎治疗过程中,由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所导致的对人体其他器官的副作用。过度使用药物也加重鼻黏膜的损害程度,如黏膜干燥、鼻中隔穿孔、鼻黏膜肥厚等。因此过敏性鼻炎看似问题不大,但是治疗仍应该依从医生嘱咐,不可自作主张,随意用药。

    对于小孩,家长应该注意慎用鼻内激素,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能使用激素。儿童用药的量也要严格控制,通常是按照患儿的体重等生理指标计算,家长在用药前需要向医生征询指导意见。

  鼻炎用药必须听医嘱

    主要适用于季节性鼻炎。在花粉期前3个月开始减敏注射,但注射次数须增加,使之于花粉期时达到足够浓度。花粉期过后可停止注射。

  3.季节前减敏注射

    该法是于短时间内即达到维持剂量。此法优点是方便患者,疗效显著。但经常发生一定的局部反应(注射局部肿、痒)和全身性反应(荨麻疹、胸闷或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是其不足,故应在有经验医师密切观察下进行。

  2.快速减敏注射

    根据皮试结果确定起始浓度后,初次小剂量开始,依次递增,循序增加浓度,最后达到维持浓度和剂量。所谓维持浓度和剂量是指患者所能耐受的程度,即不产生局部和全身反应的最大浓度和剂量。注射次数从每周两次逐步延至每周一次,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该种注射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很少发生全身反应,疗效稳定且持久。缺点是所需时间较长,一般要3~5年,给患者带来不便。

    1.常年性减敏注射

  

    特异性免疫疗法又称减敏疗法。根据变应原检查结果,用皮试阳性的变应原物质的浸液,从低浓度开始皮下注射,逐次增加剂量和在一定时间后再增加浓度,以达到特异性减敏目的。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停药后症状会再现,而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干扰患者机体的免疫反应,可改变患者变态反应疾病的自然病程,该种治疗方法还可防止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发展为哮喘,也可防止新的变应原发生。

  减敏疗法可改善

  提示:轻度过敏性鼻炎可应用以上一种药物即可,重度患者可联合用药。部分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可选择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于发病季节前1周肌肉注射,疗效可维持1~3个月,由于该类药物全身副作用较大,不易长期反复使用,故不适用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和合并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等疾病的患者。鼻堵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等),长期使用可致药物性鼻炎。另外,根据病情也可合用白三稀拮抗剂、抗胆碱类药物。

  2.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鼻腔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直接消除鼻腔炎症、减轻鼻黏膜的水肿,疗效高,吸收少,全身副作用小。但该类药物一般1~3天起效。常用药物是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二丙酸倍氯米松等。

  1.抗组胺药:为h1受体拮抗剂,现多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草字去早加卓)斯汀等,这些药物起效快,一般半小时即可起效,且无嗜睡作用。一般1日1片,症状缓解后可适当减量。

    目前who推荐使用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为抗组胺药和局部鼻内皮质类固醇激素。

 

    由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因此根治起来并不容易。很多人就此选择得过且过的消极疗法,随便吃点药了事。其实,如果能够正确选择并使用药物,不仅能够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而且还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李粉菊

    李粉菊

    主任医师擅长:在诊治耳源性脑脓肿,鼻腔恶性肿瘤,喉部肿瘤等
  • 钟惠玲

    钟惠玲

    主任医师擅长:
  • 张智凤

    张智凤

    主任医师擅长:鼻窦炎
  • 田向上

    田向上

    主任医师擅长: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