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朋友会受到人格障碍的牵制,他们的内心就会特别的暴躁,而且他们的思想会特别的偏激,这对于他们的正常生活来说,是存在着很多的障碍的,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人格障碍的常识吧。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一般在少年或更早发生,直至晚年始趋向缓和。但人格正常与异常间的尺度是相对的,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取其大多数的模式比较而言。因此人格正常与否,有很大的人为标准。
所谓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的人格偏离是指在没有幻觉、妄想、智力低下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例如,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过分或畸形发展,就会变得过分理智,没有人情味,显得僵化、呆板。
因此,人格障碍患者往往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及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对工作缺乏责任心,玩忽职守,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做出违法或扰乱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人格障碍父母以其偏离行为必然对子女产生有害影响,但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患者对子女的影响是不一致的。父母患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适应。父母一方患强迫型人格障碍,其子女常表现有间歇性排便控制不良,反社会人格双亲的子女有较高的精神科转诊率。
父母间感情不和和家庭暴力所致的有害作用已得到公认。反社会人格父母的男孩常有品行障碍和严重违纪犯罪行为;他们的女孩性不检点,过早成婚,对所生的孩子缺乏热情,表现焦虑,常责骂或殴打自己的孩子。精神上扰乱儿童的父母有焦虑者并不少见。如父母患有恐怖症,子女也可出现怕上街和夜惊。
人格障碍的治疗是困难的。他们较少主动求医,而且目前的治疗仅可改善一时性的精神病发作,减轻社会和情绪功能不良或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对他们进行管理。药物治疗时,人格障碍的一些症状有效,然而没有哪一种药物是普遍有用的。心理治疗必须个别化进行,而且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应采用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父母的爱护、悉心照料和正确教养以及良好的环境,可减低人格障碍的发生。儿童大脑有较大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倾向经适当的教育可以纠正,如听之任之,发展下去可出现不正常人格。
对于人格障碍的相关常识就是上述的介绍了,小编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心去了解上述的这些介绍,也希望您了解到了以上的知识之后,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人格障碍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所以我们要注意提早预防。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