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可以说是当前特别热门的一种疾病了,有一些朋友会出现人格障碍的症状,导致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波及,此病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将该病进行全面的剖析,往下看了解一下人格障碍的常识性知识是什么呢。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一般在少年或更早发生,直至晚年始趋向缓和。但人格正常与异常间的尺度是相对的,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取其大多数的模式比较而言。因此人格正常与否,有很大的人为标准。所谓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的人格偏离是指在没有幻觉、妄想、智力低下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例如,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过分或畸形发展,就会变得过分理智,没有人情味,显得僵化、呆板。因此,人格障碍患者往往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及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和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对工作缺乏责任心,玩忽职守,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做出违法或扰乱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有些人把人格障碍看作是精神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严格意义上的人格障碍,是介于正常人和精神病之间的行为特征,即患者既不是“正常人”,又不能算是“精神病”。但由于某些类型的人格障碍似乎于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而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的早期可有人格方面的改变,因此人格障碍也应是精神病学研究的课题。
人格障碍最终导致根深蒂固的社会适应不良,其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而青少年的环境因素主要包 括家庭和学校,其中,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方式,是影响人格发育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们这次对城 市1148名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14.3%的孩子具有人格障碍倾向,其中3.7%有明显的人格障碍倾向。
了解到了上述的相关知识之后,相信各位朋友对于人格障碍特别的清楚了,人格障碍是严重的,也是极为可怕的,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重视人格障碍这种疾病,必须的时候要去预防人格障碍,特别是要减少自己身边的压力。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