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五官疾病也越演越烈,人们在不经间容易患上鼻息肉,同时鼻息肉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鼻息肉概述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发现与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鼻息肉是一种常见鼻病多发于20~30岁的年青人。
鼻息肉症状
1持续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引起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3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4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5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6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鼻息肉治疗方法
类固醇激素疗法
手术摘除: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窥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
长期以来,治疗鼻息肉最扰人的问题是临床高达50%的复发率。传统手术采用的鼻息肉圈套器等工具只能摘除一些位置明显的息肉,对隐藏的息肉是无能为力的,一些大的息肉又无法连根拔起,残留的组织还会继续生长,造成复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最新的鼻内窥镜微创治疗方案为鼻息肉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痛苦很小,且术后复发率大大降低。
功能性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的亮度相当于无影灯20倍,3.5毫米小孔可将病变组织放大数倍。因此,患者病变部位可被医生一览无余,清晰的视野使手术达到更精细的效果,并使手术进行到以前不易到达的区域,从而将以前传统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完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而且让治疗变得无比“温柔”。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的治愈标准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时,医生会根据手术范围,手术后愈合、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灵活掌握,一般在手术后5至10天左右予以出院。
手术后内窥镜下检查见鼻腔粘膜肿胀基本消退,术腔宽敞光滑;
病人自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流脓涕等术前症状消失。
无鼻腔粘连及其它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出院后在门诊定期复查,开始时可每1-2周一次,并对新生的肉芽和小息肉要及时清除,最好在内窥镜下操作,若有粘连应予以分离,直到术腔完全愈合。
分侧手术者可在术后2-3周以后进行再次手术。
最后,有经验的五官专家提醒你:针对鼻息肉,生活中要多多的了解,尤其是针对鼻息肉的早期症状,及早的自我察觉,做好鼻息肉预防准备,如果严重的时候,及早去专业的五官医院接受科学检查,针对性治疗鼻息肉,避免病情的恶性发作。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